3個老師18個孩子,這個村里有所“不完全小學”

“一只海鷗,一條帆船,一片歡笑……”幾個小學生在班主任兼全科教師曾兆生的領讀下,書聲瑯瑯、活力四射。9月10日是第40個教師節(jié),伴隨而來的,是曾兆生成為老師的第40個年頭,還有半個學期,他就退休了。
這里是河北省灤平縣付營子鎮(zhèn)靳家溝門村的不完全小學。全校只有一、二年級9個學生,加上同個院子里幼兒班的9個小朋友,18個孩子,共同在這所院子里接觸人生最初的學習和成長。
兩個“袖珍年級”和1個“綜合幼兒班”
多媒體教學設施、圖書角、體育角、營養(yǎng)餐……靳家溝門村小學的基礎條件并不差,一般小學可以滿足的教學要求,這里基本可以達到!敖衲晡覀冞換了最新的教材!9月9日,曾兆生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展示孩子們桌上最新的人教版語文教材。
河北省灤平縣付營子鎮(zhèn)靳家溝門村小學二年級書聲瑯瑯。人民網(wǎng)彭姝婷 攝
這所小小的學校,設立了一、二兩個年級:一年級5個學生,二年級4個學生,而院子另一側的幼兒班一共有9個小朋友,由于人數(shù)少,大班小班就在一起上課,最小的孩子只有三歲。在這里上完一、二年級,孩子們也將各奔東西,去往其他學校繼續(xù)學習。
農(nóng)村小學和幼兒園一體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整合教育資源,提高教育效率!拔覀冊诒M力讓孩子們接觸到更豐富的教育!毙氯涡iL、兼任幼兒園教師王鑫寶是一個“90”后,來到這里教書后,她給孩子們上音樂課、編排課間操,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
學生們正在做課間操。健康時報記者石夢竹 攝
“城里的孩子看見蟈蟈、螳螂就‘大眼瞪小眼’,他們和村里的孩子知識點不一樣!蓖瑯訄允卦趯W校的還有曾憲娟,從幼兒保育到執(zhí)教一年級,如今也任教32年了。提起班上的孩子,曾憲娟如數(shù)家珍。她說,這是她因材施教的基礎。
一年級曾憲娟老師在給學生們上課。健康時報記者石夢竹 攝
學校的院子里,有秋千、滑梯等娛樂設施;教室里的體育角,放著羽毛球、籃球、毽子、跳繩等運動器材;班里的墻壁上,貼著新學期的課程表,有數(shù)學課、語文課、科學課、藝術課……即使人少,孩子們也享受到了這個年齡階段應有的教育。
3名老師和18名學生
作為龐大教育系統(tǒng)的“神經(jīng)末梢”,和大多數(shù)村里學校一樣,靳家溝門村小學也曾面臨“生存困境”。1995年,靳家溝門村小學建成投入使用,而后幾經(jīng)撤并,終于在2012年,在當?shù)卮迕竦暮粲跸,該校得以復校留存。同一年,曾在?zhèn)里學校教書二十多年的曾兆生來到這里擔任校長并任教,一教又是十幾年。
“學校最開始學生還是挺多的,幼兒班有三個班,小學有兩個年級,有一年還設了三年級,最多時候有八九十個孩子在這里上學。”曾兆生介紹,今年新學期剛剛開學,二年級的學生又轉走了一名,現(xiàn)在只有他們3個老師和18個孩子了。
新任校長、幼兒班老師王鑫寶和孩子們在一起。健康時報記者石夢竹 攝
“其實現(xiàn)在學校的條件越來越好,但大多數(shù)年輕家長都在縣城里工作、定居,孩子也都隨父母搬走了。”對于學生越來越少的問題,王鑫寶表示理解,“縣城的教育資源更豐富,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鍛煉。將心比心,大家都想去師資力量更發(fā)達的地方!
從一名青澀的小姑娘變成干脆利落的新校長,王鑫寶在這個小小學校工作已經(jīng)有十年的時間了,當初明明有著更好的選擇,她卻依然選擇回到家鄉(xiāng)的小村莊任教!拔蚁牖仞伡亦l(xiāng),而這里的孩子也需要老師。”她說。
即將退休的曾兆生在辦公室望著孩子們的教室。健康時報記者石夢竹 攝
“教師節(jié)快樂!”9月10日一大早,3名老師就收到了孩子們真切熱情的祝福。這些單純可愛的孩子,既是老一輩教師放不下的羈絆,也是千千萬萬默默為家鄉(xiāng)做貢獻的鄉(xiāng)村教師,薪火相傳的動力。
干了40年的教師,還有半個學期,曾兆生就要退休了,“一直在這個縣里的各級學校教書,村里的人我?guī)缀醵冀踢^!闭n間休息的時候,曾兆生在辦公室望著孩子們的教室出了神,“我們都是從心里希望,這些孩子能夠越來越好!彼f。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